筑牢防汛“生命线”,守好民生“水位线”

2020-07-14 21:04 concernfood

习近平总书记12日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如猛兽,防汛形势异常严峻。13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超警”“超保”“超历史”,三个“超”字彰显防汛形势之急迫。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一刻都不能松懈,一丝都不能马虎。于受洪涝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而言,打赢这场硬仗,要立足于“救”。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压紧压实抢险救灾责任;要积极动员抢险救灾力量,高效调度救灾物资,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稳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有卫生防疫措施,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于洪涝灾害风险较低地区而言,要着眼于“防”。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未来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念好“防”字经,既要打开“探照灯”,加强监测预警,打好“提前量”,做到有备无患,力争实现防患于未然,也要用好“近光灯”,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要把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河段、每一个工程、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宁可十防九空,也要万无一失;要确保人员、物资、设备各项准备到位,进一步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整个防汛救灾体系立即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洪水跑到哪里,党员干部就要出现在哪里。防汛救灾,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抗击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一次测试,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检验,必须答好这份答卷。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做好抢险救援、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做到防汛救灾工作无死角、无盲区。防汛风险较高的地区,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及时深入防汛工作最困难的地方,指挥部署防汛工作,组织全方位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必须尽锐出战、形成合力。防汛救灾工作涉及应急、水利、国土、民政等多个行政部门,在关键时刻,各个行政部门在集中统一指挥下加强合作,确保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形成强大合力,非常必要。部门之间任何责任悬空、推诿扯皮、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行政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服从指挥、听从调度,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践行初心使命。

科学防汛救灾,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科学化、系统化防汛救灾,切实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必由之路。其中包括,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确保预测和预警精准到位;建立科学指挥体系,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情况,有利于做出有效应对;运用科技力量和手段,确保人力、物力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等,都是科学防汛救灾题中之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重大洪灾面前,我们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筑牢防汛“生命线”,也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障民生,守好民生“水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