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因为人物发表的一篇爆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最正宗的重庆火锅底料

2020-09-11 20:38 concernfood
其中饿了么表示,公司将推出“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按钮;随后,美团外卖也表示公司将给予骑手8分钟的弹性时间,并且将优化系统。
 
说实话,外卖平台能够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并且帮助外卖骑手减轻压力的做法本应该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的。万万没想到,平台的这种回应却被认为这是甩锅给消费者,触动了上亿人的利益,因此被喷的更凶了。
 
央视名嘴白岩松还专门针对“多等5分钟”做出评论。白岩松表示,我坚决反对多等5分钟的做法,因为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平台加监管,不能甩锅消费者。另外,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消费者一旦选择了多等5-10分钟,外卖小哥可能就会先去送那些订单即将超时的,而不是这些选择宽容的消费者。最终会出现越宽容的,越温暖的消费者吃亏的现象。
 
1 优化系统算法并不会有什么用  
之所以会出现平台与外卖小哥的矛盾,很多人认为是系统算法太过无情,最终导致了订单超时、差评、情绪崩溃等等结果。
 
最终的结论是算法错了,不够人性化,如果系统能够多考虑一下红灯以及特殊情况,这些问题就能够解决。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有可能事与愿违。
 
我个人虽然没有做过技术,但是可以想象得到技术的算法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外卖员在接到一个订单时,如果商家瞬间能够做出餐,并且骑手恰恰也就在餐厅门口,那么系统则可以根据骑手的平均行驶速度算出最基本的配送时间。这是最底层的逻辑;
 
其次,系统会根据商家的平均出餐速度,适当的加上配送时间,这就是配送一单需要的时间。为了确保骑手拥有一定的余地,系统也会加上几分钟;
 
有了以上这些底层数据后,系统还会根据骑手在同样路线的配送平均时长给予算法适当的优化。
 
比如说同样一条送餐路线,系统原本规定的是60分钟,但是由于骑手大多都是在45分钟左右完成,那么系统很有可能就会预计配送时间缩短到45分钟(相当于达到了骑手的一个临界点)。
 
从逻辑上来讲,这种算法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配送时间是根据大数据计算出来的送餐时间。
 
从一定程度上看,这种算法减少了消费者等待用餐的时间,也同样提高了骑手的送餐效率。可是现实要比算法复杂的多,有可能餐厅换了厨师,有可能路上发生了交通拥堵,有可能骑手找不到消费者的地点等等。
 
遇到以上这些问题,算法该怎么优化呢?
 
如果有解决方案的话,无非就是延长送餐时间,最终为送餐时间买单的人又变成了消费者。
 
因此,不要一遇到问题,我们就甩锅给算法,因为送餐时间的持续缩短并不是算法在作祟,而是美团与饿了么的惨烈竞争所致  。
 
2 消除竞争的唯一方法就是合并  
众所周知,饿了么比美团更早涉足外卖领域,一度是市场的老大。
 
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活下来站稳脚跟之后,在2013年11月进军外卖市场,开始了自己对于饿了么的追赶。
 
由于王兴本人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再加上资本的助力,美团外卖很快就完成了对饿了么的超越。
 
2015年的时候,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32.3%,饿了么紧随其后为27.1%,百度外卖排名第三,市场占比12.6%。
 
到了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超过了50%大关,达到了59%。饿了么则增长到了36%。两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王兴看来,互联网江湖的市场一直遵循着721法则,意思是行业第一名会占有70%的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二名会占有2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企业分割剩下的10%市场。
 
事实上,美团外卖也确实在向着70%的市场占有率而努力着。到了2019年三季度,美团外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65.8%,饿了么(饿了么+饿了么星选)则是32.2%,其他公司只占了2%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美团+饿了么基本上就可以对外卖市场达成绝对垄断的地步。
 
虽然当前美团的市场占有率是饿了么的两倍以上,但是美团丝毫不敢放松任何警惕,毕竟饿了么仍然占据了32.2%的市场,跟王兴预想的数据不太一样。
 
两家企业明争暗斗的事实最终加剧了两家企业对于送餐时间效率的追求,骑手也就成了两家企业竞争格局下面的“先锋”,消费者则享受到了更快的送餐服务。
 
如果想要真正解决两家企业的竞争压力,最干脆的解决方案就是两家企业合并。就像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以及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这样系统自然也会对外卖员稍微宽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