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中国企业一年,印度赢了吗?

2020-12-11 21:21 concernfood

近日,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与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进行视频连线时表示,中印关系可能处于过去30年-40年来最困难的阶段,如何让两国的关系重回正轨是个大问题。

苏杰生所言的“中印关系最困难的阶段”很大程度是因为印度政府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中国企业的一系列打压举措,加上两国在边境上的冲突和对峙,这让中印关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运转良好的经贸往来也遭遇严重打击。自从4月开始,印度政府陆续在多个领域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性政策,几乎堵死了从直接投资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中印主要经贸渠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政府时至今日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11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以日益加剧的数据安全担忧为由封杀43款中国互联网公司应用程序,这是新德里在互联网行业向中国施压的最新举措,试图全面限制中国进入印度的互联网市场。印度是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在线市场之一。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表示,采取封杀行动是因为这些应用程序从事损害印度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活动。这一行动使得在印度被禁止的中国应用程序总数超过170款,一些印度政客将这些禁令称之为对中国的“数字打压”。

“印度继续封杀中国App,就是想展示一下对华战略不受美国大选影响,但这已经是强弩之末,印度已经无法再在打压中国的政策上加码。” 中国工商银行孟买分行副总经理杨绪红对《财经》记者表示。

图/Pixabay

一边倒,错押特朗普

欲盖弥彰,莫迪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一系列打压措施就是瞄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伺机而行,采取系统性多点爆发,致命打击中国企业。印度各界在2020年初普遍认为特朗普会胜选,因此想借助印太战略倒向美国,甚至不惜作为美国马前卒,连美国媒体都认为,印度对中国的态度比特朗普政府还严厉。

“印度打压中国走在美国前面,例如封禁TikTok等中国企业App给美国人带节奏,影响很恶劣。”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对《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即便如此,但印度过去一年打压中国并未有收效,因为印度全年对华政策基于错误的判断和认知,印度认为中美关系接近冷战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机会,印度将中国想象为上世纪的苏联,认为美印联合起来对付中国,这样美欧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会向其提供资金和技术,印度会再造全球的价值链、产业链。

莫迪政府似乎认为稳操胜券,甚至在美国大选前选择全部下注(All-in)助攻特朗普选情,不仅试图促成印美简版贸易协定(类似于特惠贸易协定,两国计划将削减50到100种商品关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防部长埃斯珀还在10月底访问印度时签署《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定》,这是美国与其合作伙伴签署的为数不多协议之一,允许印度访问美国敏感地理空间和航空数据。

随着特朗普败选的事实基本得到认定,这种All-in式下注已成为莫迪政府的战略误判,反对党激烈抨击莫迪政府在美国大选时一边倒支持特朗普,希望美印关系不会因为莫迪在大选时选边站队受影响。但很多南亚事务观察员认为,与对穆斯林心存偏见的特朗普相比,拜登将可能在南亚抛弃特朗普偏向印度的做法,对印度、巴基斯坦采取更为平衡政策。

对于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带给中印关系的变化,刘宗义认为,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有利于印度,印度过去一年一直在中美之间制造事端,希望中美陷入冷战甚至是热战。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印度是印太战略的关键环节,美国会用印度制衡中国,但因为拜登政府熟悉外交运作,且比较了解中国,这会压缩印度的战略运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印关系缓和存在可能性。

“中国暂时没把印度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尽量稳定中印关系,没有在边境采取更激进手段,对于印度打压中国企业也没采取更强硬反制。如果中国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印度很多产业将遭受重创,印度依赖中国原料药,如果中国不出口,印度制药业难以为继。中国没采取这些措施,给印度留余地,但印度自以为是,把自己逼入墙角。”刘宗义对《财经》记者分析称。

存在缓和关系可能的同时,也要预见只要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不变,印度仍会向美国靠拢,以谋求军事和经济利益,因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美印三边关系问题专家坦维·马丹(Tanvi Madan)指出,中国经济体量现在是印度五倍之大,今后拜登政府的中美互动将影响到美印关系发展。

外界普遍认为拜登政府处理中美印三边关系的基础将是美印关系共同利益的交叉点,即对待中国在亚洲崛起的现实。这一思路符合印度政府外交路数,因为向美国靠拢是印度长期筹谋的战略,印度从辛格政府时期就意图通过再造价值链和产业链想法取代中国,如今莫迪政府想把这种构想变成事实,因为新冠疫情一度让他们看到希望。2020年年初中国被新冠疫情困扰,印度各界普遍认为这会让中国一蹶不振,从政府到民间都幸灾乐祸,甚至有印度政客赋诗赞颂新冠,认为印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游说跨国公司挖中国墙角

印度政府更是企图利用中美贸易战和中国深陷新冠疫情之机挖中国墙角,游说在华跨国公司将产业链和价值链转移到印度,甚至愿意划拨出相当于两个卢森堡面积大小的土地供外企使用。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高层曾与苹果公司制造商的高管进行会谈,游说其扩大在印度本土的制造规模,目标是将其现有位于中国的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

一边游说跨国公司转移产业链,一边紧锣密鼓打压中国企业,印度采取两手抓的策略。疫情期间暴露出印度经济对中国的严重依赖程度使印度中右翼势力十分震惊,再加之中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并复工复产,印度却被卷入疫情并日益恶化,甚至陷入经济衰退,这让印度经济民族主义不断高涨,两国边境冲突事件最终激化矛盾,印度政府开始出台全方位打压中国企业政策。2020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政府宣布取消与中企合作的两个火力发电厂项目,叫停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对中国产品采取消极清关策略。很多中国企业遭受波及,一些甚至遭到多项限制措施的打击,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等服务贸易领域。

“我们有个客户受到外商直接投资(FDI)新规和政府公共采购限制双重打击,这个客户参加印度政府智能电表采购项目,因为印度政府要进行电网改造。该企业已经中标,新规出台后,一开始说采购不行要本土化生产,但又被FDI新规限制,不可能立即本地建厂生产,因此到最后成为死局。” 印度大恒竺成(Linklegal)律师事务所顾问李钦对《财经》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印度企业借助政府行政限制,趁机倒打一耙起诉中国企业。下半年来,印度政府取消与中国企业已经实施的合同,但印度企业却以中国企业没有完成相关施工,反而利用通过银行开出的履约保函做文章,这个保函价值不菲,至少有项目合同额的70%-80%,印度两大国企国网公司和铁路公司借机将中国企业拖入泥沼。

印度政府一系列打压中国企业的举措绝非仅是经济民族主义的情绪化行为,而是折射出更深层次含义,那就是印度经济已经走上“去中国化”道路,可谓印度版“脱钩”。在过去几个月中,印度政府宣布了与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生产相关的生产激励措施,同时限制对中国产品进口以及中国企业参与印度的经济项目。

2020年6月,印度政府推出价值约5000亿卢比(约合66亿美元)财政激励和配套设施——生产关联激励计划,这项计划旨在吸引全球智能手机和相关零部件厂商到印度投资,将印度变成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中心,并支持莫迪政府推动的印度制造自力更生愿景。

三星、富士康、纬创、和硕联合科技以及印度智能手机厂商 Micromax 和 Lava 等都已申请该激励计划,名单中却唯独缺少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公司。根据研究公司 Canalys 的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占据印度手机市场约 80%份额。对于中国公司缺席,印度IT部长拉维·尚卡尔 ·普拉萨德(Ravi Shankar Prasad)坚称,印度政府并没有阻止任何国家公司参与到该计划中来。

这种缺席并非偶然,在熟悉印度政商环境的杨绪红看来,中国企业都没进入这个计划凸显出莫迪所谓的自力更生就是替代中国制造,一方面游说外资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另一方面却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这就是将欧美国家引进来,将中国洗出去,借此向欧美日韩等国家示好,协助美国打压中国,这是莫迪下的一盘大棋。

经济民族主义下的自力更生

莫迪要下的大棋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印度自力更生运动”(Atmanirbhar Bharat Abhiyaan),在他看来自力更生是确保21世纪属于印度的唯一途径。2020年5月,为了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的冲击,莫迪政府推出总计达20万亿卢比的特别经济计划和综合配套方案,这几乎相当于印度GDP总值的10%,意图通过强化自身软硬实力,吸引全球制造业在印度布局。

莫迪政府对于新冠疫情之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将发生重组深信不疑,也对印度所拥有的市场优势充满信心,认为美国和西方将会向印度大规模投资。现在,印度正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QUAD ”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国家商讨重新组建价值链和产业链。莫迪曾向全球企业发出投资邀请,声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

为了打消外界疑虑,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桑吉夫·桑亚尔(Sanjeev Sanyal)10月出席印度PHD工商协会115届年会时特别对“印度自力更生运动”做出解释,强调其与1991年以前推动的进口替代政策不同,自给自足代表的是更高的经济成长、更简化的法规、更强健的供应链、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充沛的创业能量,使印度较其他经济体更能掌握全球政经情势变迁、消费者行为改变及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发展契机。

说辞很美丽,现实很荒谬。莫迪政府用经济民族主义理念打造的“印度自力更生运动”与其所宣称的“最开放经济体之一”本身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难怪连印度学者也看不下去了,印度南亚大学教授普拉巴什·拉詹(Prabhash Ranjan)近日撰文直指莫迪政府最近一系列举动让其摘下经济自由主义的假面具,露出意识形态真面目,而莫迪政府希望吸引全球资本的期许只是空想(Pipe Dream),因为没有资本会青睐一个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

该文章指出,在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14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印度外长苏杰生发表一番反经济全球化言论,诸如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国外产品在印度市场占优势以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让印度去工业化,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曾经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理念大旗的印度国大党大佬们。

苏杰生的言论代表了很多印度教精英阶层的经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人都深信本地生产(swadeshi)胜过产品进口(videshi)。在这种理念作祟下,虽然近年来印度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很封闭落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横行。根据世贸组织数据,印度最惠国进口关税税率仍高达13.8%,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同时,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印度在进口限制指数上被归为限制级别高等级。截至 2020 年 9 月,印度政府已经对 3600多种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列入限制进口清单。在此背景下,预计贸易对印度经济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削弱。更有甚者,1995年至2019年,印度以保护国内工业为由,总共发起972次反倾销调查,排名全球第一。

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预见莫迪政府虽然可以用行政手段将中国企业洗出印度市场,却严重损害印度国际商业形象,因为印度打压中国企业也会让其他国家外资对印度营商环境有所顾虑。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惠及印度民众,例如,手机和家用电器迅速降低成本。不仅如此,印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全靠中国,华为等企业帮助印度建立4G设施,中资银行还给其贷款。如果没有物美价廉的中国代工,印度本土电信企业根本不可能推出让很多印度民众轻松享用智能手机的廉价网络套餐。

尽管中国企业让印度受益,但如今印度政府却希望能够腾笼换鸟让欧美企业替代中国企业,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盘能实现吗?在杨绪红看来,印度虽然有意吸引外资,但外资愿不愿意去要另当别论,很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链并没去印度而是去东南亚。因为印度营商环境并不好,欧美日韩企业虽然在印度深耕多年,一些站稳脚跟,但大多数没发展起来。“我们与很多外企打交道,很清楚他们在印度的处境。印度只想引入这些企业,却不能让这些企业赚钱,连沃达丰这样的电信巨头都迅速回缩。”杨绪红说。

不仅遭遇政府打压,印度本土大企业也对中国企业虎视眈眈,对于他们来说,中国企业是竞争对手,清除中国企业对这些印度本土大企业有利,这也决定了莫迪政府打压中国企业的战略不会改变。2020年,安巴尼家族掌控的印度信实集团旗下公司Jio Platforms就从去中国化政策中获益,Jio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从脸书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获得200亿美元左右投资,这也让莫迪政府有了鼓吹资本,即清洗中国资本并未减少外商投资。

虽然可以暂时抢占中国企业退场留下的空白,但欧美企业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因为印度政商界对中国企业态度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对其他国家企业也不过如此,这本质上反映出印度对外国资本不欢迎。“虽然莫迪鼓吹印度是最开放的市场,但西方投资者也不愿意进去,而且进去的西方资本都是去抢夺中国资本退出来的市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印度开辟的市场原本不存在,这让印度本土企业眼红,因此通过行政手段抢夺市场,虽然西方资本现在借此进入印度市场,但将来也会被清洗出来。”刘宗义说。

拒绝RCEP,错失最后上车良机

用封闭和短视去中国化只会让印度受伤更多,这其中印度最大的战略失误恐怕就是选择不加入RCEP。11月15日, RCEP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经过8年谈判,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RCEP的签署将带来包括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等多重利好,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固守经济民种族主义老黄历的莫迪政府就这样与这个机会擦肩而过,因为不想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和产业链。如此决策失误在普拉巴什·拉詹教授看来,意味着印度已被逼到区域和全球经济的边缘,因为由于世贸组织等贸易多边主义进程已经陷入停滞,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国际贸易的敲门砖。然而,印度不参加任何区域主要自贸协定,这使其难以融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环。与此同时,印度竞争对手们则深度融入大型自贸合作协议,并借此在全球价值链和外资吸引力等方面获得巨大优势。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与欧美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对冲RCEP给印度经济带来的影响,外长苏杰生表示期望能与欧盟达成自贸协定。但这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印度和欧盟的自贸协定谈判于2007年开始,但由于双方分歧巨大于2013年搁置。

“印度不加入RCEP将错失融入全球化的最后一次机会,印度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没戏,与美欧的自贸协议分歧也很大更没戏。这是莫迪政府重大战略失误,既有国内经济民族主义民意基础,也有对战略误判。”刘宗义说。

不仅是来自RCEP的打击,莫迪政府去中国化的愿景恐怕还会因新冠疫情而雪上加霜。自9月份以来,印度每日新增确诊新冠病例屡创新高,9 月 11 日 新增确诊病例更是逼近 10 万人。目前印度官方机构数据是新冠病例总数达977万,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很多病例根本没有被统计,真实病例可能远超这个数字。

深陷疫情泥潭让印度经济恢复前景并不乐观,印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经济增长萎缩7.5%,印度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萎缩,经济增长进入技术性萎缩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2020年经济将萎缩10.3%,在所有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下滑最严重。牛津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即使新冠疫情得到缓解,印度仍将是全球受影响最严重的经济体,2025年印度经济生产总值将比新冠疫情前低12%左右。

如此局面再加上中印关系存在的不确定性,印度政府即便不去中国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振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市场的热情。尽管莫迪政府正考虑在一些领域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进行比例为26%及以下的投资,无需经过印度政府审查,但也难挽回大局。

对于未来印度市场前景,杨绪红指出,目前中国国企基本上没有对印度的新投资,大型民营企业原本打算扩产的也收缩生产线。但政策一旦回暖,风投和贸易会回来,中小型民营企业也会趋利进入印度市场。他因此提醒中国企业要保持审慎,“未来四五年,我不太看好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市场前景,因为印度政界和思想界已经产生对中国仇视和靠向美国的战略认知共识。”